為進一步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家精神,4月25日下午,由湖北省科學技術協(xié)會、中國航空學會主辦,黃岡市科學技術協(xié)會、黃岡市教育局承辦的“荊楚科普大講堂——航天專家進校園”科普活動走進我校,國家一級航天員、高級工程師、"神舟六號”飛行乘組梯隊成員吳杰為我校學子帶來了一場“矢志航天 為國奉獻”為主題的精彩科普講座。
講座在東報告廳舉行。湖北省科協(xié)普及部副部長、湖北大學副教授張成、黃岡市科協(xié)黨組成員、副主席熊心詠、我校教務處主任郭旭等出席講座,10名黃岡市科技志愿者、我校高二年級230余名師生代表等參加講座。講座由熊心詠主持。
講座伊始,吳杰帶領大家了解了近期的航天大事——4月24號公布了神州十八號即將發(fā)射的消息。接著,吳杰向同學們分享了何謂“航天”、航天的界限——卡門線,并科普了對航天事業(yè)有重大貢獻的偉人,如錢學森、加加林等。
在隨后的航天知識“有獎竟猜”環(huán)節(jié)中,同學們紛紛舉手踴躍發(fā)言,我們可以看到,有十分了解飛機結構的同學,也有對航天地理十分感興趣的同學,現(xiàn)場氣氛活躍。
吳杰分享了自己的航天經(jīng)歷,從兒時的飛行員之夢,到在俄羅斯的高強度選拔,再到北極圈里四十八小時的煉獄式生存,吳杰面對困難和挑戰(zhàn)時的堅韌不拔,讓在場的學生對航天員不禁產(chǎn)生了敬佩之情。
當談到航天員為何能有如此頑強的毅力時,吳杰給出了這樣的回答:“祖國利益至上”。他將航天員稱為“坐在火藥桶上的職業(yè)”,為此,吳杰特別提到了楊利偉返回地球時的“生死時刻”、翟志剛出艙時的“絕命警報”。他說航天員的工作是十分危險的,但為了祖國的利益,總有一代又一代的航天員奮不顧身。當吳杰在寒冷的北極圈里快要凍死時,腦中只有一句話:“中國航天員不能被凍死”,這種航天精神深深地震撼著在場的學生。
吳杰著重提到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921工程,帶領同學們深入了解中國航天事業(yè)的輝煌歷程:從第一批正式航天員到出現(xiàn)載荷專家、航天飛行工程師,再到出現(xiàn)港澳專家……同時,吳杰介紹了中國載人登月初步方案,計劃2030年前實現(xiàn)登月開展科學探索,將未來航天事業(yè)的藍圖呈現(xiàn)在同學們眼前。
吳杰還用詼諧幽默的語言講述了的航天生活——日常起居、特殊訓練和娛樂鍛煉。特別是在狹小環(huán)境隔離進行心理訓練,在連續(xù)三天不能睡覺、與外界沒有交集的情況下,航天員還需要完成任務,這種高強度訓練是同學們以前聞所未聞的。
講座最后,吳杰鼓勵同學們要珍惜現(xiàn)在的學習時光,努力提高自己的科技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將來投身航天事業(yè)打下堅實基礎。他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有更多的青少年加入到航天事業(yè)的行列中來,共同書寫人類探索宇宙的新篇章。
同學們紛紛請吳杰簽名
此次講座得到了師生們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評價。這次講座,同學們不僅接觸了航天基礎知識,還深入地了解了航天員極為艱苦的訓練模式,同時也對航天工程的未來有無限期待,在心里種下了傳承航天精神、為國奉獻的種子,期待未來能有更多航天專家科普活動走進校園。
供稿 |高二(6)班 龔瑜涵
指導老師 | 金 嬋
編輯 | 王 惠
責編 | 汪秀兵 /郭 旭
終審|劉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