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上海同濟大學教授、博導陳華根,同濟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汪翠珍一行走進我校,為我校高一年級部分師生帶來了題為“南方之南——漫談南極科學考察”的科普報告。報告會由我校教師發(fā)展中心主任郭旭主持。
陳華根教授的科研足跡遍及世界七大洲、三大洋(北冰洋尚未涉足)。2016年1月-3月,陳教授作為中國第32次南極考察成員,環(huán)繞南極整個大陸近一圈,和中外科學家一起圓滿完成了南極羅斯海域地球物理和海洋地質考察任務,并參加了中國第5個南極考察站新站選址考察工作。(南極考察中國科學家至今不到2000人參加)
這是陳教授繼2019年到我校講學后,第二次走進我校,也是陳教授的第300場講座,可謂意義非凡。陳教授圍繞“為什么要去南極?”“怎么去南極?”“怎么進行南極考察?”三個主題,以親身經歷帶領同學們漫游南極,以科研的眼光欣賞南極極光、企鵝活動等神奇現象,講述在南極考察過程中發(fā)生的神奇故事,鼓勵同學們大膽探索,以更寬廣的視角看待世界。講座生動幽默,現場氣氛活躍,同學們被南極科考的魅力深深吸引,為陳教授一絲不茍、堅持不懈的科研態(tài)度所折服。
比起四千米冰層,億萬年的凍土,直驅而射的紫外線與極晝極夜,個人如同沙礫一般渺小,但人們對峙自然的勇氣從未消減。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于自然保持敬畏,卻絕不屈服。天破了就去補,山堵路就去移,一切的一切都以家國情懷、奉獻自己為底色,繪出國富民強的彩圖。陳老師對同濟的愛、對國家的愛一絲不茍,堅持不懈的科研態(tài)度令人敬佩。
——高一(3)班 胡婧雯
作為一名高一學生,很感謝黃高能為我們提供這樣一個平臺。通過本次講座,我們體會到了同濟人嚴謹的治學態(tài)度與勇于探索的科研精神。令我印象最深與啟發(fā)最大的一句便是“see far, go far”,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勇于實踐探索。
——高一(3)班 張家誠
聽了陳教授的講座,我不僅驚嘆于“南方之南”的神奇,醉心于這片土地的美麗,更豐富了對這片冰雪大陸的認知。原來,那里,人類之間互相扶助,努力奮斗,與自然和諧與共,產生了那么多動人的故事。原來在無數科學家、奮斗者的努力下,中國紅在南極也煥發(fā)出勃勃生機。我想,作為新時代的建設者,我們應努力學習知識,提升自身素養(yǎng),不負青春,不負韶華,勇敢探索,讓中國紅更加鮮明!
——高一(3)班 童翊鈞
撰稿 | 楊 凱
編輯 | 王 惠
責編 | 汪秀兵 /郭 旭
審核| 劉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