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先生曾寫過一句話:
“當你身居高位時,看到的都是浮華春夢;當你身處卑微,才有機緣看到世態(tài)真相。”
人間百態(tài),各有所難,每個人只看到自己眼中的世界,看不到全貌。
生而為人,最可怕的就是:你生活在光亮里,就以為整個世界都是光亮的。
01
凌晨一點,看到網(wǎng)上有人發(fā)布了一個帖子:
“深更半夜跑滴滴的人都是怎么想的,真的有人為了錢不顧一切嗎?”
帖子發(fā)出后,瞬間引發(fā)熱議,很多人都評論說,“深夜跑滴滴的都是要錢不要命?!?/FONT>
眾說紛紜中,看到一位網(wǎng)友的留言實在扎心:
我沒在深夜跑過滴滴,但我更能理解深夜跑滴滴的人,因為23-5點間,有深夜服務費,意味著跑同樣的里程,能賺更多的錢。
而且半夜不堵車,意味著平均時速更快,油耗更低,可以接更多單,賺更多錢。夏夜,晚上候車時不用開空調,可以省更多。不過都是為了混口飯吃的勞動人民而已。
是啊,當你晚上回到家,已經(jīng)有熱氣騰騰的飯菜在等你,你就以為每個人都是如此。
可這個世界上還有很多人為了維持生計,不分晝夜奔波。
每個人的心里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只看到煙。
世界之大,你可以不知道全貌,但你不能無視別人的艱辛。
前段時間,朋友圈被電影《少年的你》刷屏了。
在諸多影評中,我看到了這樣一條:
演員演的不錯,就是感覺故事有夸大成分,哪有那么嚴重的校園暴力,我上了那么多年學,也沒人暴力我啊。
看到這里,不禁想起一句話:
“你沒經(jīng)歷過,自然感覺不到疼,但你不能把別人的疼痛當做笑話?!?/FONT>
一個人若是沒有了同理心,沒有了共情的能力,內心何來溫暖。
可這世界上的愛,正是由人與人之間一點一滴的溫暖組成的。
什么是行走世間、為人處世的基本修養(yǎng)?
正如蔡康永所說:“你不能跟痛苦的人說你那個不算痛,我這個經(jīng)歷才算痛。”
感同身受,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也是人世間最高級的善良。
02
學會站在別人的角度思考問題,是一個人的頂級修養(yǎng)。
就像陳道明曾在參加綜藝節(jié)目《一年級》時,對后輩們說過的一句話:
上山的人永遠不要瞧不起下山的人,因為他曾經(jīng)風光過;山上的人永遠不要瞧不起山下的人,因為他們總會爬上來,一定要做好自己。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誰是永恒的強者,也沒有誰是永恒的弱者。
今天別人有難需要你幫,明天你也可能有短板需要別人來扛。
生命,是一種回聲,唯有懂得“換位做事、換位做人、換位思考”,才能換得真心。
有句話這樣說,在人之上,把別人當人;在人之下,把自己當人。一個人,只有溫暖純良了,懂得去體諒他人的不易,有了為他人著想的善良,才是真正過好這一生。
03
不久前,中國農業(yè)大學的畢業(yè)典禮上,院長葉敬忠的致辭刷爆了全網(wǎng)。
我很贊同他在致辭中提到的這些: “強者心態(tài)”最為惡劣的表現(xiàn),是強者對弱者的欺凌。
例如:餐廳顧客辱罵毆打服務員;小區(qū)業(yè)主辱罵毆打保安;男性辱罵毆打女性;成人辱罵毆打兒童老人;有錢人辱罵毆打窮人......
我想告訴大家,一個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窮苦生活體驗的人,永遠不可能真正明白窮苦生活到底意味著什么;
一個從來沒有經(jīng)歷過借錢難的人,永遠不可能真正體會到向別人開口借錢的感受; 一個從來沒有撫養(yǎng)過殘疾孩子的父母,永遠不可能真正感受養(yǎng)育殘疾孩子所需要的各種付出和各種滋味。
正是因為,人們其實不能真正體悟到弱者的生活現(xiàn)實和心理世界,我們更要保持一種態(tài)度,也就是嘗試“像弱者一樣感受世界”。
這個世上,除了朝九晚五,還有很多人加班到深夜,沒有雙休,沒有熬好的粥,沒有燈火通明的家……用盡全力去生活,不過勉強溫飽。
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此刻的狼狽,就嘲笑他們努力向上爬的姿態(tài)。
這世上除了強者,多的是在角落默默受傷的弱者,永遠別讓生活富足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作家甘北曾說:“你永遠不能指望他人感受你的感受,除非,他有一天遭遇你的遭遇?!?/FONT>
當你對“高鐵上吃泡面的人”嗤之以鼻時,想想如果你是那個花費了半個月積蓄只為回家的人。
當你對“送餐遲到的外賣小哥”破口大罵時,想想如果你是那個此刻為了一份配送費不敢停下腳步的人。
當你對“風燭殘年的老人”滿臉嫌棄時,想想生而為人,誰沒有老的那一天。 如果你無法做到感同身受,或許你還可以選擇善良。
04
換個角度,看待萬物,便是善良。
心懷悲憫,互相體諒,才是人情。
懂得仁慈,近城遠山,都是人間。
人生海海,誰人不是舉步維艱,孤獨前往。
但這世界啊,美就美在,有人是照耀他人的光,有人是等待黎明的夜。
孤獨不會消失,靈魂卻可相擁。但愿你,是那一束照亮別人的光。
來源:哲學人生網(wǎng)(ID: zxr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