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有個讀者問我,你是如何忍受獨處的?我很驚訝,心想哪里是忍受,明明是享受啊。
這些年,我一個人做的事太多了。獨處的日常就是――一個人吃飯,一個人散步,一個人逛街,一個人旅行……朋友說,聽起來有點凄涼哦。我說,從沒感覺到凄涼啊。也許被動意義上的“獨處”會有些凄涼,可對于我來說,不是獨處選擇了我,而是我主動選擇了獨處。
讀大學(xué)時,我很少在宿舍,大部分時間都在自習(xí)室里度過。大學(xué)自習(xí)室非常寬裕,我在一個座位上坐了三年之久。每天的時光都很安靜,我在那里學(xué)了新概念4、考了研,在那個座位上獨自看了好多本書,就連讀書筆記都做了厚厚的幾本。
讀研了,我仍然大部分時間都選擇自己一個人。有時候我們?nèi)鞆脑绲酵矶加姓n,全班同學(xué)幾乎12個小時都在一起。每逢此時,我一定要在晚上最后一節(jié)課下課之后和舍友說:“你們先回去吧,我要出去走走?!蔽乙膊粫叩蕉噙h的地方,不過是沿著校園里的小路閑逛。可是我每天一定要有至少一個小時的獨處的時間。我無比享受那一個小時,任由思緒天馬行空,卻不會放縱迷茫、困惑和膽怯這些負面情緒吞噬我。在那一個又一個小時里,不善于向外界求助的我,消化了多少貧乏和不安,也慢慢想通了未來要走的路,
就在這七年的獨處中,我從16歲長到了23歲,以每年平均150本的速度看掉了大約一千本書,還寫完了第一本書。多少年后,那些好多人一起聚餐時喝的酒、說的話,我一點兒都不記得了??赡切┮粋€人獨處攀爬、泅渡、像荒原上的羚羊一樣飛快奔跑的時光,卻一刻都沒有走失,全蛻變成了青春紀念冊上的字跡,那么沉厚,那么深刻。
這就是獨處教給我的事吧。它讓我在最年輕的最躁動的時光里選擇了一個最安靜的角落。我遠離喧囂,卻收獲了對于青春而言更為寶貴的東西。沒有什么比成長更重要,沒有什么比一點點超越舊日里膽小的、脆弱的、無知的自己更重要。我就是在這七年的獨處里,縱行天地,用雙手去打破命運,再用雙手去創(chuàng)造一切。
在每一個“沒有任何人在我身邊”的時刻,我都享受這樣的安寧和靜謐,因為它讓安靜而略顯深刻的思索成為可能。而對于每一個寫作者來說,深刻的思索比什么都重要。
所以,這是獨處教會我的另外一件事兒吧――讓我有機會沉入思考,力爭不被表層和膚淺所打敗,竭盡全力去構(gòu)建一個完整又不斷深入的精神世界。
科技如此發(fā)達的今天,再想要安靜的純粹的獨處,其實已經(jīng)變成了很難的事情。在微信此起彼伏的提示音中,在密密麻麻的手機app里,獨處反而無處可尋了。于是我愈加相信,那些敢于獨處的人才會變得不一樣。比如,我認識的一位寫作者,她為了完成書稿,在一間無網(wǎng)絡(luò)無電視的房間里過了三個月,手機的功能也只作為最基本的通話工具。
而我一直相信,在一個復(fù)雜的波濤洶涌的社會中,有越多勇于思考、不隨波逐流的年輕人,這個社會就越有希望。讀書、學(xué)習(xí)、反省、實踐是通向理智的必由之路,一個一個更理智的人才能組成更理智的社會,才能誕生更崇高的自由。
回想漫長的青春歲月,是稀薄的可貴的獨處讓我有機會成為不一樣的自己。不得不承認,我是在一次又一次獨自摸索和思考的旅程中變成了如今的自己。我們選擇獨處,隨后選擇深刻。這不是我們在這個世間唯一的選擇,卻是我最想要的選擇。
你不得不承認,在最高的意義上,是獨處創(chuàng)造了我們。甚至,是獨處讓我們區(qū)別于他人。而最深刻的層面上,我們在獨處時做的事情,決定了我們將會成為什么樣的人。
作家寧遠在她的書《遠遠的村莊》中說過一句話,我非常認同。她說:“無聊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個人在空白世間所做的事,決定了這個人和其他人根本的不同?!?/STRONG>
所以,獨處時你都做些什么?給朋友打漫長的電話?看沒完沒了的電視劇和綜藝節(jié)目?組織吃飯、唱歌、聚會?一刻不停地逃避獨處?還是一個人跑步、看書?策劃一場遠行?去陌生的街區(qū)走走逛逛?
本質(zhì)上,我承認生活的無趣,但我更承認,勇敢、努力地克服掉無趣,將所有無趣的時光變得妙趣橫生的人,才能真正接納甚至重建生活本身。
我渴望獨處,甚至熱愛獨處,因為我熱愛一個人追逐自我的時刻。沒有任何人自我實現(xiàn)的過程是在嘈雜的聚會上,自我實現(xiàn)需要審慎的思索、冷靜的克制和枯燥的堅持。而這些,一定是一個人的時候完成的。
有人說:“無法享受獨處的人不配擁有獨處”,而我只想說:“無法享受獨處的人終將錯過獨處?!?/FONT>
所以,你愿意獨處嗎?你敢于獨處嗎?與其忍受獨處,不如熱愛獨處吧。因為你最終收獲的一切,將遠遠超過你的忍受和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