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老師稱,這些極度叛逆的孩子多出自兩種極端教育的家庭:一是家庭教育放任,父母無力管孩子;二是家庭極度溺愛,不敢管孩子。孩子受到不良影響卻無人正確引導(dǎo),結(jié)果壞習(xí)慣越積越多。
“我覺得孩子變壞了,我一看到他坐沒坐相,站沒站相,想說愛他卻忍不住罵他沒出息?!币患议L的問題頗具代表性。龔老師稱,這主要還是家長沒有耐心,無法接納孩子。他說,再叛逆的孩子身上也有其可愛之處,如懂得尊敬老人、有愛心、打字速度快等,家長要耐心地發(fā)現(xiàn),沖孩子的閃光點去愛孩子。
極度叛逆的孩子一般不愿與家長和老師交流,這給教育帶來阻礙。龔老師說,為了接近一個眾人看來不可挽救的“壞孩子”,他曾陪那孩子打了一星期的籃球,其間他也想發(fā)作但忍住了?!澳愕那虼虻貌诲e呀!”一周后,兩人相視一笑,就這樣孩子接納了他,后面的教育開展起來就容易了。家長同樣可以效仿,去感動孩子。
“我感覺這些叛逆的孩子很渴望鼓勵。”會上,龔老師回憶說,他曾無意表揚了一個孩子的衛(wèi)生做得不錯,沒想到這孩子在日記中寫道,勞動課是他“最喜歡的課”。龔老師說,有的孩子外表冷漠,但面對認(rèn)可和鼓勵,他們內(nèi)心其實是很在乎的,家長不應(yīng)該看到孩子表面無反應(yīng)而放棄教育。